
2025年10月29日“世界脑卒中日”刚刚过去。也许很多人并不知道,根据《柳叶刀》等研究显示,脑卒中已成为中国人的首要死亡原因。
时值秋冬高发季节,了解卒中知识,对我们每个人都尤为重要。
1 认识脑卒中:头号健康杀手
脑卒中,俗称“中风”,分为两大类:
缺血性脑卒中(占85%):脑血管被血栓堵塞。
出血性脑卒中:脑血管破裂出血。
《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(2023)》显示:
—— 我国40岁及以上脑卒中患者达1242万;
—— 每10秒,就有一人初发或复发;
—— 每28秒,就有一人因卒中离世;
—— 幸存者中,约75%会留下不同程度功能障碍,40% 会发展为重度残疾。
2 年轻化趋势:不再是老年专利
脑卒中正悄然侵袭年轻一代。
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》研究显示,全球25岁以上人群卒中终生风险为24.9%,而我国接近40%。这意味着,每5个25岁以上的中国人中,就有两人可能在一生中发生卒中。
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专家指出:“近年来,年轻人发生卒中的病例明显增加”。
3 秋冬季的高发警报
气温变化是重要诱发因素。
秋冬季气温骤降时,血管收缩、血压波动、血液黏稠度增加,共同提升了卒中风险。
研究显示,冬季卒中发病率较其他季节显著升高。情绪激动、过度劳累、血压控制不佳等也是秋冬季需要特别注意的危险因素。
4 识别与救治:抓住黄金时间
—— 快速识别是关键
【“中风120”识别法】
——1 看脸:面部不对称,口角歪斜
——2 查臂:双臂平举,一侧无力下垂
——0 听语:言语不清,表达困难
【 救治时间窗 】
—— 静脉溶栓:4.5小时
—— 血管内治疗(取栓):6-24小时(需经专业评估,但核心原则仍是越早越好)
现实不容乐观:不少地区基层医院救治能力仍待提升,很多患者因就诊延迟错过最佳治疗时机。
5 预防策略:构筑健康防线
绝大部分卒中可通过干预进行预防,需注意控制如下主要危险因素:
—— 高血压(最重要因素)
—— 糖尿病、心房颤动
—— 血脂异常、吸烟、肥胖
具体预防措施则主要有:
—— 定期监测血压、血糖、血脂
—— 均衡饮食,控制盐分(每日<5克)
—— 适度运动,保持健康体重
—— 戒烟限酒,保持情绪稳定
6 科技赋能医疗创新
技术进步为卒中防治带来新希望:人工智能辅助诊断提升效率、远程医疗系统惠及基层患者、移动卒中单元开展试点应用... ...医疗机构和企业正致力于诊疗技术创新,为患者争取更好治疗效果。
在这个卒中高发的季节,让我们提高防范意识,掌握识别方法,践行健康生活。守护大脑健康,就是守护生命质量与尊严。
